2025年7月30日,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宣布与韩国达成贸易协议。韩国承诺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股票配资公司倍杠杆,其中1000亿美元用于购买液化天然气等能源产品。
美国对韩国商品征收15%关税,而韩国对美国商品实行零关税。这份协议对韩国而言是无奈之举。
15%的关税对韩国汽车和电子产业构成压力,而零关税对美国商品的吸引力有限,因为美国制造业成本高企,竞争力不足。
韩国总统李在明计划于8月访美,敲定更多投资细节。这场妥协让韩国在短期内保住部分市场,但长期经济压力显而易见。
韩国出口商开始调整供应链,中小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困境,普通工人则担心就业前景。
同日,特朗普宣布与巴基斯坦达成协议,双方将共同开发巴基斯坦的石油资源。巴基斯坦的页岩油储量可观,但开采成本高昂,且水资源匮乏,技术难度大。
特朗普的团队看中了这一潜力市场,试图通过投资和技术合作打开局面。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·谢里夫称这是“双赢合作”,但国内质疑声不断。商界担忧过度依赖美国,民众则对经济复苏的实际效果持怀疑态度。这份协议让巴基斯坦在美印博弈中站队美国,也为南亚地缘政治增添了新变量。
印度则面临更严峻的挑战,特朗普对印度发出最后通牒,若8月1日前无法达成协议,印度输美商品将面临25%关税,并可能附加额外惩罚性费用。他批评印度关税高企,指责其与俄罗斯的能源和军火交易。印度总理莫迪公开表示将捍卫国家利益。
印度多年来通过低价俄罗斯石油获利,同时在美俄间保持战略平衡。如今,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打破了这一平衡。
印度提出降低威士忌和摩托车关税,但美国要求开放农业和乳制品市场,触及印度粮食安全和亿万小农的底线。印度商界受到冲击,服装和电子出口订单骤减,股市和卢比汇率双双下跌。印度国内反美情绪高涨,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对特朗普的批评。
中国选择了硬刚的道路,中美在日内瓦举行高层经贸会谈,双方将关税从峰值125%降至10%,为后续谈判争取了空间。
7月底,斯德哥尔摩的第三轮谈判中,中国代表团坚持对等反制,美国降低多少关税,中方就相应调整多少。特朗普最初提出的54%关税要求被逐步压低,最终定在39%。
我国商务部表示,不主动挑起贸易战,但也绝不退让。我国的供应链韧性和内需市场为谈判提供了底气。国产芯片、机械制造等领域的突破,在贸易战中占据主动。普通企业加紧生产替代进口的设备,民众生活未受明显冲击。
8月1日,特朗普的关税新政正式生效,韩国的15%关税让汽车和电子产业承压,中小企业开始裁员,工人面临不确定性。
韩国政府试图通过出口多元化缓解影响,但短期内难以弥补损失。巴基斯坦的石油项目启动,技术团队进驻卡拉奇,但高昂的开采成本和水资源短缺让进展缓慢。
印度经济受到25%关税的沉重打击,服装、电信和珠宝出口大幅下滑,孟买港口货物积压,中小企业生存艰难。莫迪政府宣布通过世贸组织提起诉讼,并对美国部分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,包括波旁威士忌和摩托车。
印度国内反美情绪持续发酵,社交媒体上的抗议声浪不断。美印关系跌至低谷,特朗普一手打造的“美印同盟”彻底破裂。印度在美国的影响力并未消退,硅谷的印度裔高管和华盛顿的游说团体开始筹划长期反制。
这场贸易战揭示了全球经济的分裂与重组,韩国和巴基斯坦的妥协换来短期喘息,却埋下长期隐患。印度虽强硬应对,但经济压力让其处境艰难。
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震慑了盟友,却未动摇中印的底线。
参考资料
美国将对印度额外征收25%关税 印外交部回应! 华声在线股票配资公司倍杠杆
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